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

舊時香港(節錄) 劉紹銘

舊時香港, 街邊睇相佬點迷津、或指引青雲路, 例由客人面部入手。窄街陋巷,光線昏暗, 今之方士乃舉(火水)燈如儀,從客官冒心照起, 狀鄉間父老捉田雞。因此舊時香港,睇相亦曰「照田雞」, 端的是人面田雞相映紅,怪趣、怪趣。

舊時香港, 官府文章或廣告街招, 常有文人吟風月弄月、自顯詩才的殘餘痕跡。如「隨地吐痰乞人憎, 罰款千元有可能」。此類街招, 文字粗鄙,形象惡心,不談也罷。西片戲名中「譯」就怪趣多了。《六月六日斷腸時》(D-Day the Sixth of June)和《紅粉忠魂未了情》(From Here Eternity)皆為顯例。




「譯」者詩才如何,不必計較。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筆端濃得化不開的綿綿情意。六月六日本是個歷史符號(盟軍登陸諾曼第), 到了他們手上,卻成「斷腸時」。區區三字, 盡得風流。

今香港西片戲名中「譯」,頗見後現代精神。《別問我是誰》(The English Patient), 用廣東話說,就是「唔好問我係邊個呀」, 嬌喘微聞, 仿如詐嬌撒野之音。

改編自勞倫斯小說《查泰萊夫人的情人》, 要是今天上演,說不定會改名為《越鹹濕越快樂》或《越墮落越有型》。

列位看官,本文所及的前塵舊事,俱發生在五十年代的香港。你若解其中味,那閣下亦應到了「樽前悲老大」的年紀了。引舊時小說一句老話:「朋友,你淚落茶杯了!」。